文/任徳東
黃庭堅的英名並不是因他的書法《砥柱銘》被當今拍賣成交4.368億元的價值而使世人關注,而是因为他生前就是宋代“蘇門四學士”便著稱於世。他的詩作被時人稱為“蘇黃”,他的書法被世人稱為“蘇、黃、米、蔡”四大家。黃庭堅的詩作及書法與他本人一樣,曠世豁達、寥廓江天、樂觀樂天、崇尚自然、飄逸俊秀。而他的豪放超越現實的襟懷令人讀其詩以誦詩起舞!“未到江南先一笑,嶽陽樓上對君山。”
黃庭堅:宋人,其生卒時間為西元1045年至西元1105年,字魯直。蘇軾在記述與友人泛舟赤壁的《赤壁賦》中雲:佛印在右,魯直在左。〈魯直即黃庭堅、佛印是一位一生追逐蘇軾的高水準高品位的僧人〉。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執卷末,魯直執卷首。敘述了魯直與東坡、佛印、遨遊赤壁的故事。
黃庭堅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䂊章生生。漢族,洪州分寧人,今江西修水縣。宋平治四年即西元1067年進士及第。宋代詩人、詞人、書法家。曆官河南葉縣尉、國子監教授 、校書郎、秘書丞 、涪州別駕 、黔州安置等職,但都是“執爾了卻公家亊,快閣山上登晚亭。” 然而黃庭堅亦是很有政治抱負的!從他欽佩唐代宰相魏征的《砥柱銘》就可略見一斑。魏征在《砥柱銘》中抒發了他的政治見解與戰略心胸,而黃庭堅在書寫《砥柱銘》時則傾注了他的心血與書法優勢。筆者從五個方面來剖析黃庭堅的書法,方家共賞。其一,黃庭堅自幼刻苦習書法,上溯西晉、東晉,又臨隋唐,造就了他既有王羲之的浮動之勢若九天之浮雲、矯健之勢若潛水之蛟龍,又有北魏建安風骨的遒勁、悲愴、滄涼、凝重。綜合全篇概貌而觀看,一種魏晉遺風迊面而來!整篇細看《砥枉銘》書法,魏晉之遺風,躍然紙上,映入眼簾的是一種說不出的滄涼感與縱觀世界的慷慨悲歌。
其二,黃庭堅在現實生活中所欽佩的人是蘇軾,他不僅欽佩蘇的人品,也欽佩蘇的詩文與書法,他心悅誠服的拜於蘇軾門下為“蘇門四學士”。而在書法上,黃庭堅更是傾心的效法蘇軾。完全可以說苏轼是對黃庭堅書法影響最大的人。筆者将黃庭堅的手紮劄記行書與蘇軾的書信劄記行書仔細對照相比較,发现有許多不謀而合之處,以蘇軾的《寒食帖》、《食魚帖》、書法為例,與黃庭堅的《砥柱銘》書法細心相比較,不難看出前者與後者无论從字體还是從下筆著墨、從字的間架結構、從筆鋒到藏鋒處、從字體的韻味、二者都何其相似乃爾!
其三,以《砥柱銘》書法的豪放、遒勁、凝重、滄涼的風格還可以洞察出黃庭堅在現實生活對於勞動者的揮汗勞動作了很深刻的觀察。船上水手們群力拔棹、揮汗如雨、奮力劃槳、長短不一,長年观察让如此的景象深深印入他的脑海中。故他寫書法下筆時橫豎長短不同,直豎很長、很突出很著濃墨,多時下筆寫橫時亦很突出很用墨,遠遠超出眾書法家所為。正如黃庭堅本人的自述:“燹道舟中,觀長年蕩槳,群丁拔棹、乃覺少進、喜之所得,輒得用筆。”
其四,《砥枉銘》的書法豪放、超脫現實、曠達的風格,還表現了黃庭堅對佛家的感悟與靈感。他把這種㚑感與感悟運用到書法中。黃庭堅自己的解釋更為清晰:原來他的行草、草書的靈感來源於開元寺僧人,此時作草書,似得江山之助,若是寫得更好,則得益於狂僧倚道神入妙。黃庭堅自述說:“余寓居開元寺 夕怡思堂 ,坐見江山。每與此中作草,似得江山之助。然顛長史 狂僧皆倚而道神入妙 。餘不飮酒,忽五十年 ,雖欲善其亊,而器不利,行筆處,時時蹇蹶,計遂不復如醉時書也。”而張旭、懷素、寫草書時皆以醉酒進入忘我的迷狂狀態而縱橫揮灑,變幻莫測,出神入化。
其五,《砥柱銘》書法的豪放、超越、峻逸、悲愴,也展示出黃庭堅的品性與風骨。文如其人、書法亦如其人。如同他的老師蘇軾一樣,他們剛直不阿、不事權貴、不以世俗為伍的性格、鋳造了黃庭堅與其師蘇軾詩詞文賦的曠世豪放,勵煉了黃庭堅書法憤世疾俗的風格,也磨練了他冷峻削拔的筆鋒。 從《砥柱銘》看黃庭堅的書法,看宋代蘇黃米蔡的書法,從趙佶、李迪、的《聽琴圖》、《寒禽圖》看宋代的繪畫,從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看汴京的市井生活,從宋代五大名窯一一汝、官、哥、鈞、定、“天下名窯、汝窰為魁”而確認世界公認中國造瓷的黃金時代是宋代,從沈括的《夢溪簞談》而確認宋代的科學技術走在世界的第一。宋代市民文學己經形成勾欄雜耍評書說唱。燦爛的音樂與詩詞曲相相結合的“宋詞”無人比擬。宋代文化,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宋代國民經濟生產總值占當時全世界國民經濟生産總值的百分之75.66之多。即三分之二以上。首都汴京<今河南開封市>有146萬人,樊樓是世界最高最奢華的樓堂館所。而當時的上海、香港、紐約、悉尼、裡約熱內盧、布宜諾賽勒斯、卻只是一個個小小的小漁村!
作者:任德東, 著名学者,哲学教授,教授逻辑学、思辨哲学、经院哲学。著名收藏家、著名宋瓷鉴定家、著名书法家。现任美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艺术评论委员会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