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自: 中国国家画院 > 学术研究 > 当代艺术, 2012)
二、当代艺术的时间区分
英文“当代”(CONTEMPORARY)的辞典解释,有com、with的意思,通常指:
存在和发生在同一时期。
同年龄的。
近一时期出现的相同的风格。
关于同一时期的人和事。
有关“当代艺术”这一概念,流行的社会解释可以从新闻媒体的使用中看到,在许多新闻媒体和不了解艺术界的人那里,常使用以下的解释:
“当代艺术按国际标准,是指1945年二战结束以来的艺术。在中国,当代艺术通常指1979年中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以来的油画、雕塑、版画领域里有所创新、颠覆既有规范的艺术,包括摄影、装置、观念、行为、录影、多媒体等新艺术形式。”
“在欧洲和美国,当代艺术一词通常用以指二次大战结束以后逐渐形成的具体的艺术流派。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则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对于当代艺术的定义有许多,但最被市场所接受的,就是当代的艺术家探讨有关这个年代的人和生活的各种话题,用一切可能的媒材和方法,一切可能的手段呈现出来。如绘画、雕塑、装置、电影(实验电影)、VIDEO等等。”(CCTV.COM)
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所谓当代)在西方的分野是清晰的。从勃发于世纪初的野兽主义,立体主义等开始,关注的是艺术的本体,探讨的是审美的价值,到50年代的抽象表现主义达半个世纪。随着老一辈艺术家的陆续离世,以及60年代的波普、观念艺术等的兴起,现代艺术已经让位给六七十年代涌起的后现代,它们分属于两个范畴。它不同于中国,发轫于八九十年代的中国现当代艺术,他们和数代的传统艺术家并存。“当代”由于它的时间性,因此混淆就不可避免,现在我们讲“当代”,应该是指狭义的当代观念影响下的艺术。
澳门著名艺术家缪鹏飞认为:“虽然有人从时间上、文化上来区分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分水岭是在1989年,但这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大展”上,就有许多行为艺术和后现代的作品,而90年代后,仍有坚持本体研究及材料实验的抽象艺术并存发展。因此中国的现当代艺术没有明确的分水岭。”【1】
还有一个例证,美籍华人美术史家王受之在其撰写的《世界现代建筑史》一书中,将1851年伦敦世界博览会到1970年代作为现代主义时期,1970年代以后划为后现代主义时期。而王斯德、钱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当代史(1945-1991)》(第2版),则将西方当代史的开始从1945年算起。可见,在不同门类,对当代的历史分期是有差异的,所依据的历史基础是不同的。
注释:
【1】缪鹏飞:《请循其本》,《艺术与社会》,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397页。
|